时间: 2025-11-04 18:12:10 | 作者: 球王会电子网址登录
1941年5月,根据和军部命令,新四军第七师在我省无为组建成立。七师活动区域地处长江之滨,水陆交通方便,物产丰富,成为敌我角逐之地,斗争十分尖锐复杂。为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,新四军第七师兵工厂应运而生,从无到有,为人民军事工业的史诗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决定筹建兵工厂是在1941年七八月间,地点选在较为隐蔽的巢湖岸边一个叫李家山洼的地方。当时对外称修械所,召集了一批当地铜、铁、木匠共三四十人。为尽快造出弹药支援前线,修械所全体人员因陋就简,开始自制化铁炉和土炸药。到10月就复装出首批子弹200发,年底时制造出首批手榴弹50枚。
在此基础上,新四军七师的兵工厂于1942年2月正式成立,全厂职工近百人。为了加强兵工厂的技术力量,之后的几个月中,上海地下党动员了两批技术工人到兵工厂工作,部队也调来一些年轻。据史料记载,当时兵工厂的生产设备很简陋,仅有几把老虎钳、一台手摇钻、一台板钻和一些榔头、锉刀等工具,主要任务是修理枪械、改进手榴弹生产和复装子弹,同时协助各团建立修械所。
在生产实践中,兵工厂十分重视自力更生,充分的发挥技术人员的特长,大搞土洋结合和技术革新。据史料记载,上海技术工人来到兵工厂后就成立了“技术设计自力更生研究组”,动手制作了一些工具,特别是在1942年8月,技术工人们就合伙设计制造出第一部脚踏底火小冲床,对提高子弹质量和生产效率发挥了非消极作用;10月,又开始自制土车床,并开始研制枪榴弹。1943年春节后,兵工厂迁至无为县班家巷,根据生产任务全厂分为三个队,一队主要是制造和维修工具设备、枪械,二队主要是复装步,三队主要是生产手榴弹、地雷。
但就在1943年上半年,半年中日伪先后4次对皖中根据地中心区进行大“扫荡”,这使得兵工厂被迫分三处转移,除一部分人员到银屏山一带坚持生产外,另两路分别到含和地区和皖南地区建立了兵工分厂和兵工大队,从始至终坚持到抗战胜利前夕。当然,在流动游击战中,为保证军工生产和兵工厂的安全,根据地人民给予了大力的支持。从材料设备的储运到敌人“扫荡”时期的埋藏转移,地方党和人民总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和支援兵工厂。
因此,尽管生产环境艰难复杂,但全体军工战士克服重重困难,坚持边转移边生产,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据统计,据史料记载,兵工厂在1943年上半年共制造各种设备30多种110多台(件),复装子弹75400发、手榴弹12310枚、底火和子弹头各20000个。随着军工生产能力的慢慢地加强,还增加了仿制日式掷弹筒、改装迫击炮和自制少量七九型步枪等生产项目。
1944年起,新四军抓住战机向敌人发动局部反攻,迎接战略反攻的到来。与之相适应,新四军的军工生产也有了新的发展。据史料记载,1944年1月,兵工厂将原来的3个队扩编为4个中队。一中队负责制造枪械、设备、工具等,二中队负责制造手榴弹和其他特种弹药,三中队以复装子弹为主,四中队以修理枪械为主。就在这年1月中旬,一中队开始研究仿制日本式掷弹筒,并在当月制造出3支,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战争。
众所周知,军工生产首先要有原材料。未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,由新四军领导的我对外贸易“集成号”,通过芜湖日伪“军粮统购委员会”内部关系,用粮食和山货调换军用物资和生活用品,如钢管、黄磷、赤磷、黄色炸药及机床设备等。1944年5月,兵工厂又从上海购进车床5部、牛头刨床1部,以及部分钢材、胶片、工具等,对扩大生产起了重要作用。
在紧抓生产的同时,兵工厂还很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。由于军工生产的工人来自五湖四海,又不习惯于严格的军事生活,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,再加之斗争形势复杂,物质生活艰苦,使一些人情绪不高,甚至有个别人开了小差。为稳定队伍,兵工厂提出了“团结、信任、鼓励和表扬、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”的工作原则。据史料记载,当时一是坚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与工人交知心朋友;二是加强阶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;三是改变不合理的管理制度,成立工会,改善工人待遇;四是把政治工作和生产模范者竞赛活动结合起来。同时,为解决工人后顾之忧,委派联络人员来往于上海和根据地之间,定期为工人家属送工资、发救济粮和传递消息,这些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,安定了人心,调动了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,促进了生产的大发展。
有数据表明,1944年兵工厂复装子弹16.5万多发,生产手榴弹近3万枚,各种弹药的灵敏度和准确程度大幅度的提升。与此同时,还制造了许多工具设备,如杠杆式手摇轧机、切弹机、落砂机等,为军工生产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保证,军工人员也发展到540余人。1944年10月13日,兵工厂在无为召开第一届劳模大会,有69位劳动模范受到了表彰。
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,兵工厂在1945年初进行了建制扩编。扩编后,为利于缩小目标,方便隐蔽,兵工厂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组织生产:一大队驻季家大村,所属一分队分别驻官家滩、贾庄、小官圩、大湾鲁家;二分队分别驻二房墩子和七房墩子;三分队驻王家墩,主要生产枪榴弹(筒)、掷弹筒(弹)、12.7机关、土步枪、刺刀、改装枪械以及工具设备等。二大队驻东吴村、青苔,所属四、五、六分队分别驻青苔及周围地区,主要生产手榴弹、炮弹、引信及各种武器的翻砂铸造。三大队驻茅王庙村,主要制造各种子弹。每个分队又通过你自己承担的产品及其工艺易繁情况,分别设股,股下设组,目的是保证质量、提高效率。当时的军工生产除了原来各队分工的产品外,还增加了少量卡宾枪、六三平射炮弹和六五迫击炮弹的生产。
与此同时,兵工厂第二届生产模范者竞赛活动继续在生产中进行。1945年5月,第二届劳模大会召开,共评选出各队生产模范96名,生产部生产模范预选人32名。
1945年上半年,由于全体军工战士的努力奋斗,兵工厂生产取得可喜的成绩,成为七师军工史上的蓬勃时期。据史料记载,当时生产的产品已发展到26种,包括枪榴弹、步枪、平射炮、12.7重机、迫击炮弹、信号弹、手榴弹、刺刀等等。到这年7月,兵工厂工人已发展到860多人,是建厂时的近10倍。
抗日战争胜利后,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、两个前途的抉择。为了促成国共和谈成功,中国主动将皖中、皖南等8个解放区的人民军队撤至长江以北或陇海地区。此时,七师兵工厂奉命于9月份分三路北撤:一路随主力部队从陆地到淮阴待命;一路化装通过敌区到六合集中;一路护送材料设备从水路到六合。三路汇合于淮安板闸地区后,又奉命继续北撤,分别于1945年底和1946年初,陆续到达山东临沂。
1946年4月,七师兵工厂所属的生产部并入新四军(山东军区)军工部。至此,新四军第七师兵工厂完成了历史使命。从1941年七八月间筹建到1946年4月,新四军七师兵工厂存在了近五年时间,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强国有力的保证,更在人民军事工业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
天门山风采头条第一时间报道社会社点、民生、民声,与驻地其它媒体一样,具备极其重大地位和价值。
备案号:粤ICP备19039425号 主要专业从事机器人系统维修,变频器维修,伺服驱动器维修,直流调速器维修,触摸屏维修, 欢迎来电咨询!
友情链接: 球王会电子网址登录 | 球王会app登录官网 | 球王会明博体育